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教改动态第271期

教改动态第271期
日期:2017-4-11 10:17:52 文章来源:高教研究室

2017年第10期(总第271期)                                               201743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主办                                                                                             星期一





导读:校教育,何以“智慧”

黑龙江高校组建优质课程联盟

武汉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并非名牌大学专利”

简讯:第三届大学生“双创”大赛启动

111个高校新专业聚焦国家战略


【高校教育,何以“智慧”】

日前,为了加快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和智慧化,第二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探讨智慧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高校应对策略。

近年来,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课程模式大量涌现,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将一部分课程,尤其是通识课和选修课转为线上授课的方式。同时,信息技术对于高等教育的冲击不仅仅是对于大学地位的质疑,还在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观念鸿沟。在会上便有学者表示,在目前的大学生群体中,“90后”已经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一代人可以说是在屏幕前成长起来的,比起一页一页地看书学习,他们认为屏幕学习的效果更好。然而,在他们讲求实际学习效果的时候,我们的教育者和家长却还在纠结于学历和名校的重要性,这显然已经“落伍”了。那么,在技术不断革新的大背景下,高校怎样才能扭转这一被动局面,跟上时代的潮流呢?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芒总结了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五个矛盾,即教学缺乏难度、课程缺乏深度、思想缺乏高度、知识缺乏广度、校园缺乏温度。这五个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教育一些弊端。

那么,单纯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变这一状况吗?

“不可否认的是,类似慕课的网络课程资源丰富,且大多来自世界顶尖名校,其授课的质量也有保证,但这种形式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学习过程中缺少师生互动和巩固实践,长期面对冰冷的屏幕也缺少人文精神。所以学生不管是课程的完成度还是通过率都普遍偏低。”李芒说,因此,高等教育想要突围,就要做到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在个体与个体的交流中体现人文关怀。

事实上,对于师生互动和交流的需求也是智慧教育的题中之义。比如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认为:“我们必须形成一种从云端到班级网端再到师生使用的移动终端,三位一体的交互方式。”在他看来,智慧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便是在数据驱动下,使整个考试学习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使学生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人工智能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它和教学活动融合,能够推动教学更快地从传统灌输式发展到个性化的教学。

发展智慧教育仅仅依靠认知的转变是远不够的,其最大问题在于技术的支持,技术的支持又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努力和创新。在“双一流”建设的今天,不管是作为校园主体的学生,还是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都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中国科学报》2017329日)


【黑龙江高校组建优质课程联盟】

近日,在黑龙江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和黑龙江大学共同倡议,黑龙江省10余所高校自愿参加组建了“黑龙江省高校优质课程联盟”,目前已开设40余门慕课课程,涉及计算机、数学、创业、心理学等学科。

“黑龙江省高校优质课程联盟”是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高等教育共同体,旨在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内高校学科专业优势,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积极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实施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创新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机构在国内外的地位与影响,进一步为高校师生和学习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个性化服务,为终身教育提供优质课程。

该联盟依托“爱课程”网提供云服务,分别搭建的“黑龙江省高校优质课程联盟平台”和“黑龙江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云平台”,是黑龙江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标志性公共服务平台,主要用于开展省级、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平台的数据无缝对接。联盟推荐的课程将在联盟平台陆续上线。

“十三五”期间,该联盟将推出一批以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识类课程,以及体现本省高校优势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的优质在线课程,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自主建成100门左右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在线开放课程。同时,引进一批国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加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推动黑龙江省高校学分认定和转换管理制度创新。

(《中国教育报》2017327日)


【武汉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并非名牌大学专利”】

做强特色学科,建设一流科研平台

“是像国内许多高校一样频繁地上马一些‘时髦专业’,还是继续死守冶金、材料学科特色?”几年前,冶金行业普遍亏损,冶金行业特色鲜明的武汉科技大学科研经费锐减,再加上办学经费不足、高层次人才短缺等因素影响,全校上下对学校发展方向莫衷一是。

“没有特色,专业发展可能走向同质化。而冶金作为国家航天、军工、建筑等行业的支柱,对于国家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党委书记孔建益说。

经过反复论证,学校上下最终达成共识:“作为地方高校,只有发展特色学科、做强特色学科,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耐火材料与冶金实验室建成国内乃至国际一流!”这是武汉科技大学确定坚守冶金、材料学科特色办学思路后锁定的第一个目标。

实验室建设需要的大量资金从何处来?彼时的武汉科技大学,因建设新校区,办学经费异常紧张。于是,该校采取“向外部争取、向特色倾斜”的方式,一方面从国家相关部委和省里每年争取上千万元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从多年的合作伙伴武钢集团那里争取到每年数百万元的合作经费、改变过去学科建设“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财力,每年拿出上千万元支持实验室建设。

2013年底,耐火材料与冶金实验室被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使武汉科技大学成为全国地方高校中为数不多、湖北省第一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省属高校。

如今,耐火材料与冶金实验室设备总价值已超过7000万元,实验室总面积接近1万平方米。有专家来校参观后感慨地说:“没想到一所地方院校的实验室设备这么齐全,这么先进。”

打破专业壁垒,让学科之间“联姻”

“搭建一个好的研究平台,让研究者能在一个有实验条件的地方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这就是对一个学者最大的尊重。”2011年,在日本从事纳米材料研究的张海军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加盟武汉科技大学。先进的实验设备和配套及时的科研资助,让张海军如鱼得水。他带着团队4年内申请到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材料领域多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论文。

过去5年,耐火材料与冶金实验室吸引了拥有国家“千人计划”“湖北省百人计划”“楚天学者计划”等头衔的10多位优秀学者加盟。他们不仅成了该实验室不同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还牵头组建了多个一流的科技创新团队。

在吸引一流学者加盟的同时,武汉科技大学也在主动向外“联姻”。从事钢铁先进材料研究的吴开明,把目光投向钢铁材料领域全球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近几年,他们以共同研究的方式,与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俄罗斯中央黑色冶金研究院等科研团队“牵手”,开展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和科技攻关。近5年,吴开明带领的团队成功申请国家级、省级项目17项,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打破“近亲繁殖”,引导学科之间“自由恋爱”,是武汉科技大学推动老学科获得新增长点的秘诀。去年,该校成功组建了6个学科交叉创新团队,为了扶持其发展,专门给每个团队准备了50万元的“嫁妆”。

没有“媒婆”,张海军便主动“联姻”理学院和化工学院两个研究团队,并与之组成跨学科、跨领域的“联合舰队”。仅一年时间,张海军所在的“联合舰队”就确定了10多个交叉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越深入,就越需要相关学科的支撑。”张海军深有感触地说。

摆创新绩效“擂台赛”,特色学科有了强劲“心脏”

2014年和2015年,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向发表高水平论文、获得科技进步奖以及新获得专利的学者发放了150万元定向“红包”。

这是武汉科技大学为传统特色学科量身定制的一系列“特区政策”中的一项——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制定奖励政策和绩效考核标准。

张海军和吴开明是获得定向“红包”的“大户”。“其实,奖励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这项奖励政策能让研究者们获得尊严感,能激励大家做高水平研究、发高水平论文、出高水平成果。”张海军说。

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奖励政策,使特色学科发展有了强劲的“心脏”。该校材料与冶金学院大力试行学院层面的绩效改革,既为高水平成果发放“红包”,又将年终考核、职称晋升从过去的“以量称重”变成现在的“以质取胜”。

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顾华志解释,此次绩效改革一方面是要鼓励教授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痛点”,“立地”做研究,让研究成果“点石成金”;另一方面是要鼓励教授们“赶时髦”,紧跟国际研究前沿,“顶天”做研究,在国际学术舞台发出中国声音,并逐步超越,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武汉科技大学校园新闻网2017324日)


简讯:

▲近日,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召开。与前两届相比,第三届“互联网+”双创大赛有新增“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组参赛项目类型、增加就业型创业组参赛组别、鼓励师生共创、增加协办单位、进一步加强项目线下对接、进一步完善线上对接服务、新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与“一带一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论坛两项大赛同期活动,共计7项变化,实现了大赛在学校类型、参赛人员、大赛内容及组织管理方面的“四个全覆盖”。

(《中国教育报》2017328日)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教育部直属高校中,28个高校新专业获审批,83个高校新专业获备案,4个高校共5个专业被撤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开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据了解,多数高校纷纷布点能源、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相关产业。此次调整包括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撤销本科专业名单等内容,南京大学旅游管理、四川大学医学实验技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动画专业等4个高校共5个专业被撤销

(《光明日报》2017322日)


编辑:杨月君 李 阳         电话:0311-87326042                  箱:gjsh87326042@163.com


文件下载:教改动态第271期






地址:河北经贸大学北三教C313 电话:87655970
Designed by jwc
Powered by VIPCM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