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教改动态第278期

教改动态第278期
日期:2017-5-22 15:51:11 文章来源:高教研究室

2017年第16期(总第278期)                                  2017522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主办                                                                        星期一

 


导读: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进行时

山东交通学院:打造实践育人平台 深化双创教育改革

中山大学:201718个本科专业暂停招生

江苏大学:不需要太安静的课堂

简讯:西华大学:成立创新创业学院


【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进行时】

近年来,北京大学大力实施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推出了包括学部内自由转专业、全校范围内自主选课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这其中,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居于基础性的地位。

强调“跨学科”“多样化”

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傅绥燕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北大提出“培养引领未来的人才”这一目标,就必须思考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很多新发现、新突破恰恰发生在跨学科领域,同时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学科思考、看待世界的角度,认识单一学科的局限性,对学生整体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希望每一个北大学生都能找到一条自己的成才之路。强调“跨学科”“多样化”的目的,本质上是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建立多样化的专业课程模块项目

傅绥燕说,现在的学科发展很快,内容非常丰富,就像树干上不断长出新树枝,树枝上再长出树叶。如果缺乏引导,有的学生在学完主干后可能就会漏掉必要的树枝,随便选课,抓了一把树叶,这样有可能造成知识过于零散,不成体系。所以我们必须建设一些模块化的项目,便于学生选择。现在一些学院的培养方案已经开设了这样的课程模块,比如生命科学学院有六七个“Track”,也就是六七个不同的方向。好比树干上有一些主要的树枝,每一个树枝上长着一些特定的叶子。树枝及上面的叶子就相当于“Track”和该方向配套的“课程包”。这样的“课程包”本身是自成体系的,是相互有机关联、有逻辑地组合在一起的。

“十六字”教育方针: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

北大非常注重基础课程,比如学科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都要求必修,它们囊括了本专业所需要的必要基础知识和能力。对任何一个专业来说,知识都是学无止境的,但作为必要基础的东西并不是特别多。要求加强基础,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内容,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学生需要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把核心基础学好了,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发展方向。

以往强调加强基础,会被理解为要学生努力地在一个专业领域学很多课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当同学们本科毕业时,就能在自己的专业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准了。而现如今,学生本科毕业之后还有硕博,在本科期间找到自己的志趣所在更为重要。如果让他们把所有精力都投入某一个特定的狭小的领域,可能使他们失去了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机会。比起一些具体的专业知识,会学习、保持激情和探索欲望更为重要。学生利用本科阶段完善人格、理解责任则更为根本。

重视通识核心课程

北大通识核心课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人类文明及其传统”,在这一类课程旨在让学生对人类思想的发展以及传统有一定的认识。第二部分是“现代社会及其问题”,让学生了解到现在社会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以及怎样解决,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三类是“人文与自然”,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丰富的、既有人文素养又有科学精神的人。最后一类是“思维与能力”,希望借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思维、写作、沟通、演讲以及创新创业等能力。

(北京大学校园新闻网2017517日)

【山东交通学院:打造实践育人平台 深化双创教育改革】

组织保障有力,建立务实高效的双创工作体系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双创工作,实施双创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全校双创工作,将学生双创活动成效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教师职称评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中。学校出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优惠政策十余项,每年划拨充足经费专门用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指导学生申请创业扶持贷款和天使投资等投融资项目,为双创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和经费保障。

打造“创业港湾”,从普及到提升全程“立体”培养

依托行业特色,以“挑战杯”系列竞赛为龙头,以大学生科技节为抓手,大力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设了学院、校、省、国家四级双创竞赛平台,年参与学生总量达到2万余人次,学生参与双创活动进入普及化阶段。

广泛开展校地企合作,建成129个双创实习基地,实行项目导师带领学生实践双创项目、校内双创导师对项目成员开展专业指导、校外双创导师对项目运营方面予以指导的“三师制”指导实践。学生在“实践—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了学业专长与双创设想的无缝对接。

联合济南市科技部门、国际大学创新联盟等打造了1.2万平方米的“亮·交通”“智·交通”众创空间群。建有创新项目种子库、法律服务、创业导师服务和信息服务等平台,帮助创业学生低成本获得各类社会资源,先后为36支团队提供场地及资金支持,为32支团队提供校内外订单支持。助力学生创业金点子落地,取得实效。

将双创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格局

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宣传“爱校、敬业、务实、创新”的“交院人精神”,为双创教育构建了校园精神文化;开设创新教育和创业实践必修课,开办“亮·交通”众创大讲堂等双创讲座,为双创教育构建了校园学术文化;依托曾被央视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的“诚信驿站”,以诚信文化为主题,构建了双创教育校园行为文化。建成“一飞冲天”等“六一”文化景观,构成综合交通文化景观带,构建了双创教育校园环境文化。

(《中国教育报》2017516日)

【中山大学:201718个本科专业暂停招生】

57日,中山大学官方微信平台发布了最新一轮本科专业办学评估意见,决定调整或暂停18个本科专业的2017年招生,涉及数学、化学、工学、地理、金融、医学、社会人类学等12个学院,其中不乏公众熟悉的经济学、财政学、应用统计学等热门专业。根据《中山大学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7年被调整的18个专业中,有8个专业的本科生就业率超过90%,国际金融学院经济学专业甚至在近3年的就业率均为100%

就业率并不是中山大学本科专业调整的唯一原因,中山大学教务部负责人就此回应说,中山大学专业动态调整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评估程序是:学校本科专业动态调整综合考量院系自评、校内专家现场考察(抽查部分院系)、校外专家审核(抽查部分院系)、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常态检测数据中心(广州)专业办学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其中,校外专家审核是今年首次采取的评估方式,通过邀请全国相关专业排名前列高校的专家,对自评材料、关键办学数据及专业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使得评估意见更加权威和客观。

中山大学建立的关于专业办学质量的数学模型,包括生源质量、本科师生比、学生国内外交流情况、本科生深造率、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调停课率、公选课师均开课门次以及教学成果等8个维度,专业就业率没有被纳入评估指标。

开展本科专业动态改革,是为了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专业与课程建设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山大学教务部负责人表示,之前由于扩招等原因,使得学校本科专业在数量上与国内第一方阵高校相比偏多,在结构上也存在着部分专业的招生规模同社会需求不适应、部分专业间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区分度不高、专业特色不鲜明、培养口径过窄等问题。

学校作出的每一项决定尤其与学生相关的决定都是审慎的,我们也不断回过头思考我们教学改革的初心是什么。中山大学教务部负责人强调,综合性不仅体现为学科门类齐全,而是要思考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有什么关系。然后要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定位为综合性的大学有哪些共同的趋势,值得学校来关注。

一项调研结果显示,越是985211等综合性高校,越是强调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大学显示了专业撤并的趋势。在2016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组织的专家组对中山大学进行审核评估的报告中,也对专业调整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专业撤并以后,教师们怎么办?这位负责人回应说:学科是教师成长的路径,专业是学生就业的依据。无论专业如何调整,学科是始终存在的。通过对学科组织形式进行整合,全校都来为实现办学目标贡献力量。

综合性更重要的意义体现在人才培养上,是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权和更多的学习机会。这体现了大学的本质,即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对于未来有志于从事社工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宽口径、厚基础培养的基础上,通过选修社工模块的课程组,继续从事社会工作或继续深造。学校有学校的办学定位,但是学生不同的成长路径都会提供给学生。这位负责人说。

据悉,在实施本科专业动态调整之前,中山大学拥有126个具备招生资格的本科专业,计划通过本科专业的动态调整,逐步把本科专业调整到80个以内。学校希望通过本科专业动态调整,促使学院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把承诺给学生的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

(《中国青年报》2017515日)

 

【江苏大学:不需要太安静的课堂】

大学根本的使命在于培养人才,本科生数量占据普通高校大学生总数的绝大多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矢志不渝地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其中关键是要抓住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这个“牛鼻子”,这是最基本、最有效、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着力点。

上好一门课,需要教师在教学上使出“洪荒之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拥有满满的存在感和成就感。灌输灌输,一灌就输,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尤其要注重师生互动,广泛开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案例讨论式教学和专题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怎么去学,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江苏大学副校长梅强教授面向江苏大学管理学院的大一新生,从2012年开始开设了一门新生研讨课漫谈创业。32学时的课程中,1/3时间用于讲授创业基本理论知识,1/3时间用于学生团队调研,1/3时间用于学生完成调研报告汇报、讨论和点评。梅强说:“研讨课很热闹,有争论也有质疑,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一下子接触到全新的教学方式,都对专业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也认识到大学应该更多地学会自主学习。”

梅强说,上好一门课,需要教师在科研上使出“洪荒之力”,把国际学术前沿的最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现在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科研与教学”“文章与课堂”孰轻孰重的质疑和争论,其实教学与科研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教学有助于教师已有知识的系统化,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案例讨论式教学和专题参与式教学也在不断促进教师的创新性思维,更好地提升科研水平;科研更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教师把前沿科研成果不断融入教学,才能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一个只愿从事科学研究、不愿承担教学任务的高校教师,违背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而一个只愿搞教学、不愿做科研的教师,顶多是个“教书匠”,没有创新能力的大学教师能教学生什么?只能单纯传授书本教材上的知识给学生,在信息时代,这是不称职的教师。

关于科研反哺教学,梅强说,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自己从事中小企业研究,其中涉及怎么创办中小企业,也就是创业。随着研究的深入,把科研成果带进了课堂,先是面向管理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开设创业讲座,后来开设创业管理专业课,再面向全校开设公共选修课,江苏大学也成为全国最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之一。

(《中国教育报》2017515日)

简讯:

512日,西华大学举行创新创业论坛暨创新创业学院揭牌仪式。创新创业学院是西华大学贯彻落实国家发创新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而成立的学院。学院将坚持课程、讲堂、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批以国际先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模式为蓝本的特色精品课程,积极实施与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相适应的培养措施,搭建政府、社会、企业、金融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追求课程、师资、项目、学科全方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学院将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西华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一大批未来企业家精英人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和模式,力争使西华大学成为区域性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

(西华大学校园新闻网2017515日)

                                                                   

编辑:杨月君  李 阳      电话:0311-87326042      箱:gjsh87326042@163.com



地址:河北经贸大学北三教C313 电话:87655970
Designed by jwc
Powered by VIPCMS.Net